对于贫困农户而言,要脱贫致富,金融的支持不可或缺。目前,巴中市贫困村699个,贫困人口54.4万人,占总人口的14.2%,扶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。对此,巴中市出台《巴中市财政金融扶贫专项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的撬动作用,发挥金融的“输血”和“造血”功能,金融扶贫在“精准”上下工夫,“造血”上谋长远,确保扶到点上和根上。
设立扶贫专项基金 为扶贫贷款担保
为解决扶贫资金来源问题,今年4月,市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关于进一步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的意见》,同意设立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基金。要求从2015年起到2020年,全市每年安排7500万元,其中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、各县(区)每年筹集不低于1000万元,用于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基金,保持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。
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建卡贫困户发展种植、养殖、家庭简单加工、家庭旅游、物流运输、电子商务、危房改造、地质搬迁、购买小型农机具等助农增收及改善环境项目的扶贫贷款担保。
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,各合作金融机构要按照存入其机构的基金规模的5-10倍向农村贫困户发放贷款。
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,基金规模每年按照30%比例递增扩大,至2020年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。
目前,巴中市首期750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基金已经到位,拟定了《巴中市精准扶贫发展专项基金运营办法》,并与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展开合作。
未来6年新增财力 50%用于财政扶贫
《方案》提出,自2015年起,未来6年巴中地方新增财力的50%都将用于扶贫开发。
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,以2015年新增财力5亿元基数测算,2015-2020年全市新增财力规模累计将达到30亿元,其中至少将安排15亿元用于扶贫开发。市、县(区)将不断调整支出结构,加大扶贫支出,使其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高于30%。到2020年全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。
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有两个特点:一是统筹安排,二是项目及资金要向贫困地区倾斜。以贫困村为重点,贫困户、贫困人口为对象整合相关项目资金,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、发展特色产业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,增强贫困地区综合发展能力。
成立农业担保公司 帮助企业农户融资
农业项目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如何解决农村、农民的融资问题,对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,解决资金和劳动力问题尤为关键。
《方案》提出,2015年—2017年连续三年市、县(区)每年筹集1亿元用于建立农业担保公司,三年达到3亿元;通过财政支持,力争2020年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0亿元。市农业担保公司主要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种养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。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其资金、技术、信息及销售网络优势,带动土地流转、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,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。
“一库两网”上线 信用农户贷款更容易
农户之所以融资难、融资贵,信用评级缺失是主要原因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去年来,巴中市积极推进农户和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,探索信用农户无抵押贷款。
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获悉,目前,巴中本地化的“一库两网”即“农户及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”、“巴中信用信息网”和“巴中金融网”信用信息系统已全面上线运行。
依据系统信用评分功能,巴中已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信用农户5.1万余户,信用村300个,信用乡(镇)20个。其中,信用农户的评定需根据20多项综合指标,信用评价分为“一至五星”5个等级。“信用户”、“信用村”能享有金融部门贷款优先、额度放宽、手续简便、无抵押、利率优惠等政策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